在中藥處方中,經(jīng)?吹剿幟昂髮懹谐、炙、先煎、后下等。有一些患者不了解這些內(nèi)容,只是把藥全部放在一起一煎了事。以致有些該先煎的不先煎,該后下的不后下,使得藥效不能充分發(fā)揮,延誤病情的治療,因此了解中藥處方中一些使用方法及其他相關(guān)內(nèi)容,保證療效達(dá)到預(yù)期目的是有益的。
“生”是指這味中藥經(jīng)過清洗即可使用了。
“炒”是指某種藥經(jīng)過清炒或加固體佐料炒到一定程度。清炒是不加輔料,一般又分炒黃、炒焦、炒炭。
“炙”是藥物加液體輔料拌炒,有降低毒性、提高療效、除臭矯味,使有效成份易于煎出等作用。
“煅”是將藥物直接置于爐之上,或放在適當(dāng)?shù)娜萜髦羞M(jìn)行煅燒,以增加藥物的收斂作用,減少副作用或改變藥物的性質(zhì)。
寫在藥名右上角的字是藥物煎服方法。一般常用的有下面幾種:
1.先煎:是將該藥煮沸10分鐘左右以后,再將其他藥物加入共煮。一般常用于礦石類藥物。
2.后下:在其他藥物快要煎好前5分鐘左右,將這味藥加入共煮。主要防止揮發(fā)油損耗過多,降低藥效。
3.布包煎:可以避免某些藥物煎后藥物混濁,也可防止其藥物的煎汁有毛或有刺對(duì)咽喉的刺激。
4.另燉、另煎:適用于貴重藥,為了充分煎出其有效成分,盡量減少損失,把該藥單獨(dú)煎煮20分鐘左右,如人參、犀角等。
5.泡服:含有揮發(fā)油,并且有效成分很容易浸出,用量又少的藥物,可以用開水泡后服用,如蕃瀉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