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1-06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癲癇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該病對患者的健康有很嚴重的影響。發(fā)生癲癇病應及早進行治療,這可以通過服藥、手術及中醫(yī)的方法來達到。癲癇病的治療方法很多,但中醫(yī)注治療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的。那么,治療癲癇的中醫(yī)原則是什么呢?下面就來看看相關內容的介紹吧:
至休止期以后,證候多由實轉虛,是本虛標實而側重在“本虛”,上盛下虛而側重在“下虛”,其虛多見氣虛與陰虛,但以脾腎兩臟證候為主。按緩則治其本的原則,應以扶正培本為主。因有血瘀,痰濁阻絡的標實癥在,故治療方面最宜標本兼顧,而健脾化痰,益氣活血,育陰通絡,滋陰潛陽,填精補髓等都是常用的治法。事實上,癲癇發(fā)作期多為時短暫,規(guī)律性的治療難以按病期考慮,治療的時間以休止期為主,所以對休止期的辨證治療十分重要。
總之,癲癇總的治療法則是消除病因,平降逆氣,穩(wěn)定腦神以控制發(fā)作,調整臟腑、經絡、氣血功能,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fā)。消除病因要有針對性,有熱清熱,有痰逐痰,有瘀化瘀,有風熄風,有驚鎮(zhèn)驚,有積消積,有蟲驅蟲;平降逆氣,要抓住運脾,平肝,通腑,因逆氣之驟生、多因肝氣上逆,脾胃轉輸紊亂;調整臟腑、經絡,氣血功能要重在調理脾胃。
由于癲癇病情復雜、纏綿難愈,所以在臨床上還應注意以下的治療原則。
一、病證結合,標本并圖
癇病在不同的病程階段,在發(fā)作期和休止期,不同的病人會有不同的病理變化。因此中醫(yī)治癇以辨證論治為基本治則。如明王肯堂所云“所因不同,治療亦異,如驚者安神,痰者吐之,火者清神”。癇癥為患,不外乎風、痰、火、瘀、虛,病之初起和發(fā)作之時,邪氣有余,多為風、痰、火、瘀標證,當以治標為要。癇證日久和在休止期,應標本兼顧,攻補兼施,還應辨別病邪輕重緩急,或以熄風清熱化痰為重,或以活血平肝,滋補肝腎為重。至于癇病日久,正氣虧乏,虛象明顯者,則應以培元扶正為重。
對癲癇病的治療要中西醫(yī)辨病辨證的結合,不同的癇證其臨床表現(xiàn)不同,疾病轉歸有別,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這樣會更切合病情,減少失誤,提高療效。清·李用粹《證治匯補·癇病》指出“陽癇痰熱客于心胃,聞驚而作,若痰熱甚者,雖不聞驚亦作矣,宜用寒涼;陰癇亦本乎痰熱,因用寒涼太過,損傷脾胃而成陰癇,法當燥濕溫補祛痰”。在明·魯伯嗣《嬰童百問·驚癇》中也有相關記載,認為陽癇,多為初發(fā),治以熄風滌痰瀉火為主;癇證病久,多屬陰癇,以調補臟腑氣血為主。在中醫(yī)辨證治療上,我的體會是應該在確立中醫(yī)病名診斷的基礎上,重視證類診斷,而諸如胎癇等的病類診斷僅是對多種類似證類的一個概括,對指導治療極不全面。證類診斷是最基本的診斷,要辨證出病性、病位、病勢和病機轉化。同時一定要結合西醫(yī)診斷和分類。
clearhair.com.hk | 關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