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 法國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下肢骨質(zhì)丟失是動脈疾病造成缺血的直接后果。
以前的流行病學研究早已證明骨質(zhì)疏松和動脈硬化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是來自圖盧茲風濕病醫(yī)學中心的研究者卻就動脈硬化影響缺血或其它病理過程導致骨質(zhì)丟失的能力提出了置疑。
總共有25名單側下肢患有動脈疾病的患者參與了本次骨密度(BMD)對照實驗,其中有22名男性和3名女性患者,平均年齡是62.3歲(35-88歲),他們至少在3個月前患過單側下肢動脈疾病,并且收縮指數(shù)至少比健側減少50%。
研究者應用雙X線吸收比色法(Lunar DPXL)測量雙側下肢的骨礦物質(zhì)含量(BMC)和BMD。結果顯示患側下肢股骨BMD下降3.7%(p=0.04),腳和踝下降3%(p=0.05)。股骨頸的BMD下降了1.2%,大轉子下降4.4%(p=0.08),均沒有顯著意義。兩側脛骨的BMD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