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9-2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不少人的心目中,精神病患者缺乏相應的客觀指針,治療效果無法評估,完全是憑借醫(yī)生的一面之詞。的確,精神病的種類較多,有的病因明確,大多數精神病的病因目前尚未清楚,治療效果和預后各不相同,由于絕大多數精神病的療效缺乏相應的客觀指標,因此,需要我們從多方面綜合考慮和觀察。判斷精神病療效的指針主要有:
1.治療前后對比我們可以從病人在治療前后的行為以及感知覺的變化進行觀察,倘若他們的儀表、起居、生活、言語、表情較病前明顯改善,異常的意志、行為以及感知覺消失,對事物的理解、判斷能力恢復正常,則病情基本恢復。
2.情感反應適當精神病患者常常會出現情感反應不適當,與周圍環(huán)境和內心體驗不相協調,諸如情感淡漠、喜怒無常、喪失責任心等,在判斷治療效果時,要注意觀察病人對誠懇的言語和幫助有無相應的情感反應,對自己的親人是否有親切感和責任感。
3.能力影響情況精神病患者往往存在社交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受損,甚至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和他人的生活、安全。在判斷病情恢復情況和治療效果時,要注意觀察患者的社交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包括個人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恢復)。
4.心理測驗評估 在治療過程中,可以采用各種各樣的心理測驗手段對治療效果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得出比較客觀的評估。
5.自知力是否完整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發(fā)現很多精神病患者在發(fā)病期間縱然言語行為明顯異常,甚至出現一些怪異行為,但是病人自己卻往往不承認自己有病,從而拒絕醫(yī)治。其原因是,病人對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和性格在病前病后的改變,缺乏正確的認識能力,即缺乏自知力。自知力恢復是否完整,是判斷疾病病情和康復程度的重要標志。判斷自知力是否完整有三條標準:承認自己有精神;對發(fā)病經過能正確地敘述,對自己的精神癥狀能分析認識;配合醫(yī)生服從治療。當一個原患有精神病的人突然拒絕服藥,并否認現在或過去有病時,應高度警惕,這可能是舊病復發(fā)。
當然,對自知力的判別,不是簡單地認為自己有病或者無病,主要看他對自己過去的異常言行能否有辨別能力。某些缺乏自知力的病人,口頭上承認有精神病,甚至承認某些精神癥狀,如幻覺、妄想是不正常的,是精神病的表現,以圖欺騙家屬或醫(yī)務人員,達到出院或不服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