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內功法

時間:2009-07-14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副標題[/!--empirenews.page--] 太極內功法是一種動靜功結合的導引法,主要通過意守、以息運氣、呼吸鍛煉等方法,以增強內氣而產生祛病強身等功效。太極內功原系太極拳的內煉功,早先在武術界中流傳,以增強技擊能力為主要目的。以其有良好的祛病保健功效,在本世紀60年代初,由李經梧等將本功法作為一種療法試用于臨床,經臨床驗證,效果頗佳。

[基本內容]

一、練功姿式:可分靜煉式、動煉式、活煉式三類。

1.靜煉式:練功初期用之,適于防治疾病。常用的有如下幾種姿式:

(1)仰臥式:枕高約25厘米,肩下墊高3-6厘米,以舒適為宜,兩腿伸直并攏,足跟相靠,足尖分開呈八字形,兩臂自然伸直。置于體側,手心向下,平貼床面,兩眼微閉或微露一線光。

(2)靠臥式(半臥式):頭背墊高成坡形,余同仰臥式。或一腳置另一腳上,壓住解溪穴,以舒適為度。

(3)靠坐式:如坐躺椅上之姿勢,要求與靠臥式相同,亦可分足壓解溪穴與不壓解溪穴兩種。

(4)平坐式:與“真氣運行療法”基本坐式相同,即端坐式。

(5)站式:即太極拳之預備姿勢,為以下練功之基礎式。

2.動煉式:中級階段應用。

(1)站式:先作太極拳預備式,凝視片刻后,兩眼微合或微露一線光注視會陰,頭緩慢下垂,隨呼氣慢慢彎腰下蹲,蹲至兩膝發(fā)酸時,即固定姿勢,開始吐納。吐氣時,以意引氣向下,兩手自然伸開;吸氣時,以意引氣向上至命門穴,同時兩手握拳,進行抓閉(見后抓閉呼吸法)。

(2)活步站樁(太極看手式):須有站式基礎后練。自太極拳預備式始,右腳橫開一步,吸氣意貫丹田,閉息不呼,兩拳緊握,兩臂抬起,左手在前,左腿同時邁出,兩拳變掌向前按,目視前手之手指,左腳尖點地,十分之七的重心在后腿,雙肘略彎,右肘低于左肘,止步閉氣,至閉極難忍時再慢慢呼氣,同時兩手輕落體側,呼氣盡再行抓閉握拳,繼后如前法作活步站樁,左右手足位置相反。此式可根據(jù)練功者身體情況規(guī)定練功時間。

(3)帶功練拳:在有上兩式之基礎、內氣充實后,方可開始帶功練拳。若內氣不足,則須重新練抓閉法充實內氣后,再帶功練拳,練習拳種可由簡至繁,姿式由少至多。開始時可練簡化太極拳或太極十三式,或其他各式太極拳中的部分姿式。

3.活煉式:高級階段應用。無固定姿勢,用時則有,不用則無,采用喉頭呼吸法或意識呼吸法(見后述呼吸法)。以意行氣,氣通全身。此時可帶功整套練各式太極拳。平時也可隨時隨地隨意練功,走路坐車甚至說話、做事中皆可練習。

二、意守法:本療法意守部位和操練方法因人因時而異常用的意守法如下:

1、意守會陰法:開始時兩眼平視,向正中處視為一線,先將視線放至最遠處,注視其中一個目標,如山川、日月、星辰、花朵、勝景等。待凝神后將視線所采景物收回至眼前1.2尺處左右,再凝視幾分鐘,至所視景物模糊如氣霧時,頭慢慢低下,注視會陰,與內視合一,意注會陰,意氣同行,守住會陰穴。意守會陰可迅速排除雜念,使神凝心定。

2、意守涌泉法:以意領氣,自會陰慢慢經大腿、膝部、小腿、踝部達足底涌泉,領氣速度須均勻,不可過快。初練者氣息淺短,氣不能隨意下達意守部位,可暫不管呼吸,任其自然,即所謂“氣斷意不斷”;經一段時間的鍛煉,意氣自然合一。

3、意守命門法(又稱循環(huán)呼吸法):可取站式或坐式,以意領氣,吸氣時從涌泉始,引氣經足踝、小腿、膝部、大腿至會陰處合二為一,再從會陰引氣到命門(第二、第三腰椎棘突之間),意守命門片刻,意守時間長短視個人體質、功夫深淺而定。然后再以意領氣從命門向下,經會陰分兩路沿原線返回涌泉。如此周而復始,循環(huán)進行。以意運氣時須緩慢均勻、無聲無息,不可過急過快,不可用力。

4、意守關元法:以意領氣、自命門開始分兩路沖向關元(臍下3寸,小腹中),稍作停頓,意守關元。如此反復進行,久習純熟,可使命門關元前后貫通,充實帶脈,腰周如有帶縛住。

5、命門涌泉連線意守法:本法多用于治病。開始時取臥式、靠臥、靠坐式或平坐式均可。呼氣時,以意領氣,自命門下引至會陰,分兩路經大腿、膝部、小腿、足踝到涌泉,然后吸氣,以意引氣,沿原線向上返回命門,再呼氣,以意引氣自命門下達涌泉,周而復始,反復進行。

6.意守印堂法:必須在有以上各法鍛煉之基礎后才能練習,不可過早進行。其法是:吸氣后,閉息不呼,以意領氣提到背部,經夾脊、玉枕、百會、上升至印堂,意守印堂。氣停于此,兩目內視,精神貫注,全身有意氣貫滿之感,此時帶功練拳效果尤佳。

7.意守解溪法:取仰臥或靠臥式,一腳跟壓于另一腳背解溪穴上,全身放松,采用沉氣呼吸法(見后述),只注意呼氣時氣沉解溪(或至涌泉),吸氣任其自然。反復進行半小時左右。本法主要用于治療高血壓、失眠等病癥。

三、呼吸法:呼吸法亦因人因時而異,常用的有如下數(shù)種:

1.自然呼吸法:用于初級階段,或剛練功的前幾分鐘。若平時的緩慢自然呼吸,逐漸以意把胸式呼吸改為腹式呼吸,不停頓,不默念,盡量做到均勻、細長、緩慢。

2.導引運氣法:用于中級階段;開始時,口對會陰方向細長吐氣,隨吐氣下蹲,當蹲至兩膝發(fā)酸為度(如動煉站式)。以意引氣,由會陰下降,經腿、膝部、小腸、足踝至涌泉,吸氣時以意引氣沿原線返回會陰。周而復始,令氣運行。

3.抓閉呼吸法;用于中級階段,在有導引運氣法的基礎上進行。站式,吐氣時把氣引導至足心,略停頓后吸氣,以意引氣上行,經小腿、膝部、大腿到會陰合一,經尾閭至命門,隨吸氣之同時,兩手用力握拳緊抓,兩腳十趾扣地,舌尖輕貼于上腭,緊縮肛門并上提,吸氣至不能再吸時為止,再作停頓(停頓時間隨功夫增長而延長,最長不超過5分鐘),然后慢慢呼氣,同時以意引氣沿原線下降至足底、手指、腳趾,漸放松,隨后全身放松,如此反復進行。

4.喉頭呼吸法:用于高級階段,須在有抓閉呼吸之基礎后進行。操練時,取站式或活步式,忘掉口鼻呼吸,以意配合喉頭吸氣,稍用意張喉,內氣迅速充滿丹田,小腹充脹,;帶脈充實,氣遍全身。全過程僅約四分之一秒即完成。本法原多在技擊時用。

另有意識呼吸法,是在有喉頭呼吸之基礎后更高級的內呼吸法,多用于技擊。應用時,不須喉頭納氣,只要肢體任何部位觸及對方,意識立即反應,同時內氣隨意識充滿全身,用時則有,不用則無。

5.內轉呼吸法:把納入之氣以意引至腰腹部,使中丹田(本法特指腰腹之中、關元與命門之間為“中丹田”,并稱關元為“前丹田”,命門為“后丹田”,會陰為“下丹田”)充實后,再以意引氣繞臍轉圈,先從里圈順時針方向轉向外,共36圈,然后逆時針方向由外轉向里轉24圈。

6.沉氣呼吸法:主要用于治病,也可作其他功法的預備功。適于初習者或體弱者,尤以高血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為宜。仰臥、靠臥、靠坐、平坐、站式等姿勢隨意,但視體力及病情而選擇。練功時全身放松,僅注意呼氣,以意引氣,由命門下降,經會陰分兩路至大腿、小腿、達涌泉。吸氣則任其自然,勿加意念。反復鍛煉,日久可自感呼氣時有一股熱氣流由命門下沉到足心。

四、收功法:整套操習本法時,任何一式結束前,均以意使氣下沉到腳心,然后稍活動肢體,散步片刻而止。若用意守法,則在結束前逐漸停止意守,兩眼慢慢睜開,兩手相搓至熱后按摩面部,稍活動肢體,散步片刻即可。

五、練功時間與進度:根據(jù)病情、體質以及所用姿式、呼吸法、意守法等不同情況靈活掌握。若用以保健益壽,則練功須持之以恒。—般用于治病約需1-6個月,病情較輕者時間較短,反之則長。練靜功時間宜長,動功宜短;臥式、靠式宜長,站式宜短,坐式居中。以呼吸法而言,自然呼吸、沉氣呼吸宜長,導引呼吸宜短,抓閉呼吸更短,每次以5分鐘之內為宜,最長不得超過15分鐘。

[臨床應用]

本療法可用于多種慢性病的治療,有條件者,可全套鍛煉,以防治各種疾病。條件不容許者,則選擇其中一法一式,皆可用以治病。常見有如下用法:

一、姿勢選擇

1.以臥式為主:適用于身體虛弱、年老氣衰及重病者,如胃下垂、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肺結核、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癥、腦血栓形成后遺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等,均以臥式為主,輔以坐式和靠坐式。

2.以靠式為主:主要用于治療較重的高血壓、腦血栓后遺、癥、半身不遂和較重的神經衰弱、失眠者,輔以臥式和坐式。

3.以坐式為主:適用于一般病情較輕、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上一篇:易筋經健身法
  • 下一篇:蒙山賢者服氣法具體練法:
  • 無相關信息
    健康知識

    健康圖文信息
    紅云制藥攜手分眾,打造“消積食,順胃氣”消費新選擇
    紅云制藥攜手分眾,打造“消積食,順胃氣”
  • 97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av中文字幕网站,国产女人高潮抽搐喷水视频,超碰色偷偷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