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七旬的劉大爺患間接性腿疼已有兩年多了,起初他以為是慢性關節(jié)炎,就吃了一些藥,結果越來越重。日前,他來到中日友好醫(yī)院就診,經檢查,劉大爺被確診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中日友好醫(yī)院血管外科主任醫(yī)師、醫(yī)學博士劉鵬告訴記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主要是由于動脈硬化、動脈粥樣物質不斷擴大,加上繼發(fā)性血栓,引起動脈管腔狹窄、閉塞,造成下肢肢體出現慢性或急性缺血癥狀。該病是老年人常見病之一,多發(fā)于50~60歲之間的男性,但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癥、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嗜煙的中青年也容易患有動脈硬化閉塞癥。由于癥狀相近,常被誤診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它的初期癥狀主要表現為下肢發(fā)涼、小腿肚或足部乏力、肌肉酸脹,行走后肢體疼痛,休息后疼痛就會消失,而再行走時,下肢就會又疼。從行走一段距離到出現疼痛的癥狀,臨床上稱為間歇性跛行。如果間歇性跛行距離超過500米,表明癥狀較輕,而少于500米,則表明癥狀較重。當下肢動脈閉塞癥病情嚴重時,下肢就會發(fā)紫、發(fā)黑,無論是否行走,下肢都會疼痛難忍。
劉博士說,像劉大爺這種情況的老年人有很多,他們常認為走路腿疼是老年人常見現象,或以為是關節(jié)炎、脈管炎、神經性疼痛在作怪,因此,該病初期常因癥狀較輕而被忽視,一旦病情惡化,即會出現下肢皮膚潰瘍或壞疽,治療難度大,療效不佳。而對于大多數早期患者來說,采用非手術的藥物治療,可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如何應用簡單的方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呢?
劉博士介紹:一般情況下,用手觸摸足背部動脈即可判斷,如果足部的動脈搏動正常,可以排除此病,而足部動脈搏動很弱或消失,患有此病的可能性就很大。由于動脈硬化閉塞癥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均為周圍血管病的首位,所以中老年人必須加強早期預防、診斷和治療,而預防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有效措施就是戒煙,同時做到科學飲食,增強鍛煉。